特朗普的后悔,是在九三阅兵之后突然显露出来的。那一天的盛大场面刚结束,他对印度的态度来了个180度急转弯。理由很直白,他想把印度再拉回美国的轨道。可问题是,印度和俄罗斯这条线,已经和中国走得很近了。
这种“懊悔”背后的含义,他自己说得清清楚楚:美国把印俄都输给了中国。这种表态里,有他不甘的成分,也带着些不服输的劲头。但既成事实摆在面前,他只能想办法补救。
其实,很多人都把印度和俄罗斯给看扁了。尤其是对于市场价值的理解,有人总觉得这两个国家技术落后、工业弱小,可这正是它们的特殊价值所在。
印度的情况尤其明显,它几乎是全球最大的现金奶牛。原因很简单,这个国家没资本、没技术、没完整的工业体系,连高端人才储备都有限,但它有14亿人口。这14亿人要吃,要喝,要穿,还要娱乐消费,对于任何出口型经济体来说,这就是一口肥肉。
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,印度市场几乎被中、美、韩三家瓜分。印度自己造不出像样的手机,核心零部件全是从外部进口。中国的头部手机品牌,一旦进入印度市场,就能快速占据份额。印度本地厂商几乎没有竞争力。
汽车行业的情况也差不多。印度的乘用车市场由日韩德合资品牌牢牢占据,本土车企毫无优势。电动汽车的局面更具戏剧性,若不是这几年中印关系起了波澜,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早就把日韩德的合资燃油车体系击穿了。以比亚迪为例,一旦全面进入印度,整个燃油车市场都会被冲垮。
但现实并没有走到那一步,障碍来自印度政府本身。他们不仅肆意刁难中国企业,还< b>对电动汽车加征高达110%的进口关税。一辆原价三万美元的特斯拉,到了印度市场要卖六万美元,消费者自然选择日韩德的合资车。中国车企不想被“薅羊毛”,干脆就不进去。
军工市场更夸张。印度花两亿美元去买法国的“阵风”战机,战斗力却连歼-10C都打不过。俄制武器虽然落后中国一代,但仍占了印度军火市场的一半。这也说明,只要中国有意图,几乎任何行业进入印度,都能把对手打得满地找牙。
俄罗斯这边,情况同样值得美国头疼。它的工业已经“掉队”,独立的汽车工业体系早就不存在,高精尖电子工业更是缺失。手机、电脑、汽车三个民用市场,基本全被中国厂商占据。所谓的“拉达汽车”,在俄罗斯是民族品牌象征,但很多车型就是中国零部件组装的贴牌车。算上这些贴牌产品,中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九成以上。
不仅汽车如此,高性能芯片俄罗斯也造不出来,这就让它几乎完全依赖中国进口。中俄贸易的格局非常清晰:中国出口高附加值工业品,换取俄罗斯的油气和矿产。对中国企业来说,这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印度和俄罗斯最大的共性,就在于工业技术的落后。这反而让它们的市场极易被中美欧的现有技术占领,不需要前沿科技,哪怕是十年前的产品,到了这些地方也能赚得盆满钵满。
正因为如此,这两块市场才成为中美博弈的重要棋子。对中国而言,只要不断向印度和俄罗斯出口工业品,就能获得能源和市场份额。而对美国而言,这恰恰是它在全球经济布局中想拿下又没拿下的部分。
特朗普为什么推动美俄关系和解?很现实,俄罗斯有一亿人口,掌握全球第一的天然气储量,还有深不可测的矿产资源。处理好关系,就有机会让美国企业分一杯羹。
而到印度这里,诱惑更大。特朗普本来认为,可以通过施压,让印度在中美之间倒向美国,可结果却是在莫迪访华后情况完全反了。14亿人口的市场,变成了中国品牌的蓝海,美国企业反而进不去。
他那句“美国把印俄输给了中国”,表面是在承认现实,实际上是在强调,美国不仅失去了俄罗斯油气的供应渠道,还失去了印度市场的潜力入口。这是双重损失。
在这种背景下,中国企业在印俄市场的存在感正在扩大,而美国很多公司连门都进不了。特朗普眼睁睁看着到嘴边的肉被别人吃了,却一点办法没有,这才是他突然变调的真正原因。
至于他接下来能不能把印度拉回来,这就不取决于一两句公开表态,而要看印度是否愿意配合。不过有一点很现实,印俄市场的大门对中国企业来说,已经打开了。
升富配资-股票杠杆第三方平台-股票配资官方公司-南京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